迪中传媒

迪拜企业孵化器
朝天门 太极圣泥 xuweiyidai
发新帖
查看: 8122|回复: 0

[阿联酋新闻] 阿联酋新春style!那些在阿联酋侨居多年、创业成功的华人...

[复制链接]

新浪微博达人勋

1万

帖子

40

金钱

7

威望

管理员

Rank: 17Rank: 17Rank: 17Rank: 17Rank: 17Rank: 17Rank: 17Rank: 17Rank: 17Rank: 17Rank: 17Rank: 17Rank: 17Rank: 17Rank: 17Rank: 17Rank: 17

金钱
40
发表于 2024-2-10 10:50:4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美国
阿联酋新春style!那些在阿联酋侨居多年、创业成功的华人如何过大年?

迪拜中华网讯:        文/宝湖        编译自thenational

多年来,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离开家园,到阿联酋开创新天地。早在十几年前 ,这个神秘的中国国家还没有多少人生活,而如今,已有约 37万中国人移居至此,从一个个散落迪拜的华人小超市,到龙城、阿治曼中国城、义乌小商品城和迪拜购物中心唐人街的落成,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和中国人在这里安居乐业。

随着中阿两国贸易的增长和外交关系的加强,阿联酋的华人数量可能还会逐年上升。

在中国新年来临之际,阿联酋媒体《国民报》采访了一些在阿华人,他们分享了来到阿联酋生活的初衷,以及对龙年的美好展望。

理发“手艺人”将高超技术和优质服务从上海带到阿布扎比

Yang Jun Mei (以下简称杨),今年51岁,南京人,对于她来说,到阿联酋生活,并不是人生规划的一部分,来到阿联酋是个美丽的意外。

她在上海的理发店工作时,有一天,一位在迪拜工作的中国顾客来到店内理发。她对杨的技术大加赞赏,并建议她可以到中国以外的地方工作,也许是阿联酋。

她告诉杨,如果她愿意,她可以帮她在阿联酋找一份工作。远离国土到海外谋生,显然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,但杨说,她并没有花很长时间考虑。

一个星期后,她便做出了决定,一个月,就到了阿联酋。她说:“我并不害怕,反而很兴奋。”

自 2009 年搬到阿联酋以后,她就一直生活于此,起初她在迪拜一家中国理发店工作。后来为了寻找更安静的生活,她搬到了阿布扎比,并决定在那里开个属于自己的理发店。

在谈到半到阿布扎比的原因时,她说:“迪拜有那么多的人,那么多的企业,它们都在发展壮大。但我喜欢阿布扎比,这里更安静,你可以放松。这里很不错。”

杨的店位于阿布扎比市中心,坐落在繁华的卡利迪亚区(Khalidiya)的一栋老式建筑内。理发店于 2012 年开业,自开业以来广受顾客欢迎,尤其是菲律宾顾客。今年 1 月,她在哈姆丹街(Hamdan Street)的一栋类似建筑内开设了分店。

去年,她把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女儿 Fan 接了过来。 Fan 完成学业后,杨女士决定让女儿在阿联酋和她在一起生活。她说,阿布扎比连续八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,在这里生活很安心。

杨的女儿有时在卡利迪亚分店工作,杨则在哈姆丹分店工作,尽管各管一摊,但在节假日期间,一家人会小聚,员工也会放假。

每逢春节,杨都会带着员工去吃火锅庆祝。有时,他们还会穿上传统的中式服装,一起拍照留念。

一直以来迪拜的年味远胜于阿布扎比,杨也看到了阿布扎比的年味渐浓。中国农历新年在阿布扎比很受欢迎,许多地方都会举办特别活动,餐馆也会推出特别菜单。杨说,正因为如此,很容易就能发现春节即将来临。

她说:“这是我的第二故乡。两个国家我都喜欢,但这里很舒服。这里的人心胸宽广。如果可能,我会一直留在这里。”

在阿布扎比开中餐厅,给中国胃带来了中国味

在阿布扎比伊莱克特拉街(Electra Street)附近的一家餐馆外,挂着的大红灯笼格外显眼。

这个只有七张桌子的小餐馆,几乎总是座无虚席,有时顾客甚至需要在外面排队。食客有游客也有当地居民,他们有的是为了品尝传统的中国美食,有的则是为了回忆一下家乡的味道。

这家店名叫 Dragon Bao Bao ,老板是一位来自河南的姑娘,她叫 Zhang Dan(以下简称张),餐馆的菜单上都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美食,有拉面、烤鱼和包子等。

在迪拜,并不缺少中餐馆,但在阿布扎比,中餐馆简直是“凤毛麟角”,在谈到自己在阿布扎比开中餐馆的原因时,她说:“每次我想吃地道的中餐时,都得去迪拜。我不得不长途跋涉。”

2017年,张的中餐馆开业了。

她在中国和丈夫结婚后,于2002年一起搬到了阿布扎比。张开始从事销售工作,后来开了一家理发店。当她注意到中餐的市场空白时,她卖掉了理发店,开起了现在的这家餐厅。在餐厅没火之前,她就已经喜欢上了阿联酋的生活。

她说:“这里的人很友好,环境也很好。而且,我在这里有很多朋友。”

餐馆火了以后,张忙并快乐着!每天都能在不同的时间看到她在餐馆忙碌。她说,她需要餐馆里的一切都符合她的标准。

她和丈夫来到阿布扎比后,于 2016 年喜得千金。她说,阿布扎比强大的教育体系是她和丈夫选择留下来的另一个原因。

虽然经营餐馆很辛苦,但在不工作的时候,张会带着女儿去阿布扎比的一些地方游玩,比如海滩或公园。春节期间,餐馆生意火爆,她没有任何庆祝计划。不过,由于餐馆吸引了很多中国居民和游客,远在异国和同胞共度新春,某种程度上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庆祝。

她相信,阿联酋将继续吸引中国人到来,因为两国之间有着牢固的外交关系。

她说:“我认为阿布扎比对我们来说生活更方便,因为来这里的中国人很多。我认为,由于阿联酋政府与中国政府之间的经济联系,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人来这里。”

至于未来的计划,张希望餐馆能够发展壮大。

二十多年过去了,她依然对阿布扎比“情如初见”,她说:“我想留在这里。我将扩大餐厅规模,阿布扎比适合我的生活。”

20多年前从阿曼搬到阿联酋,靠中国鞋在迪拜趟出了创业路

1994 年,当年仅26岁的 Qing Chen Ji (以下简称 Qing)离开中国前往阿曼时,这绝对不是一件寻常事,但在母亲的鼓励下,她离开了长大的家乡——太原,到阿曼的一家中国传统医学中心担任护士。

她精通英语,能够翻译中国医生的医嘱和处方,这也成了她的立足之本。

1999 年,当该公司将业务扩展到迪拜时,Qing 受邀加入了新公司,搬到了迪拜。

Qing 今年55岁,时隔多年后,她仍记得搬到阿联酋的确切时间。她说:“我于 1999 年 1 月 9 日来到阿联酋,我还记得这个日子。”

她说:“我爱中国,但对我来说,这里生活更容易,更适合我发展。”

甚至在搬到迪拜之前,Qing 就已经计划创业。闲暇之余,她会逛逛塞拉莱的集市,寻找市场空白。

她说:“投资时,首先要了解需求。你必须了解当地市场。”

的确,她在迪拜也是这样做的,最初她开始销售来自中国的产品,包括钟表、玩具、服装、箱包和鞋子。

Qing 很快意识到童鞋的市场潜力。

她说:"我的想法是--我们将照顾您孩子从出生到 18 岁的双脚。我查看了所有市场,都没有童鞋,主要是成人鞋。当我看到市场上有很大的空缺时,我决定开一家鞋店。”

2003 年,她投入全部积蓄 4000 美元,并向朋友借了些钱,在迪拜 Murshid 集市地区创办了 China Lucky Shoes 。

公司从最初的一年一个集装箱,发展到现在从中国进口 80 多个集装箱的童鞋到迪拜。

公司的业务已扩展到三个酋长国的四家零售店,库存超过 8000 种款式,并为全国各地的其他商店供货。Qing 的下一个目标是进军沙特市场。

在站稳脚跟,Qing 的丈夫和孩子也跟随她来到阿联酋,现在也和她一起工作。

Qing 的大儿子负责网上销售,女儿还在上学。

她说,如果没有母亲的支持,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。母亲早年在中国帮她带孩子,并鼓励她到海外工作。

她说:“儿子一岁时,离开他的感觉并不好,但母亲说,不要错过机会。后来,当我决定换工作时,母亲也支持我,她说,'为什么要做同样的工作,直到老去?”

在迪拜经商的便利性是一大优势,Qing 对迪拜给予中小企业主的鼓励表示感谢。

如今,Qing 和她的家人住在迪拜著名的 Springs 社区的一栋别墅里,并希望在阿联酋退休。

她说:“我来的时候没什么钱,后来我开了一家店,有了自己的房子。这里很安全,也很幸福。”

随着家人和朋友陆续搬到阿联酋,她甚至都不记得上一次回中国过年是什么时候了。

她说:“我的家人在这里,我的朋友现在也在这里。”

“25 年前,阿联酋人还不知道中国春节,现在,政府支持并尊重中国人的庆祝活动。我们很高兴,因为我们可以在这里庆祝了。”

谈到在阿联酋生活的感受时,她给出了这样的评价:“我总是说这是最好的国家,如果你遵纪守法,努力工作,你会做得很好。你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。”

今天是大年初一,迪拜中华网编辑部祝大家新年快乐,愿那些还在阿联酋打拼的朋友能够早日实现梦想,身体健康,万事顺遂!